教师资格
网站导航
手机APP

手机Web端浏览
1、直接输入m.sx.zgjsks.com
2、扫描二维码访问
网站导航
手机APP
手机Web端浏览
1、直接输入m.sx.zgjsks.com
2、扫描二维码访问
您现在的位置:山西中公教师网 > 教师资格 > 备考资料 > 教育知识 >
来源:中公山西教师资格考试网 时间:2022-03-25 10:01:02
一、考情分析
所谓“心理防御机制”是指一个人面对挫折或者说面对应激、目标受挫、创伤、丧失、冲突等心理上的种种困难,心理平衡遭到破坏,感到困扰、不适应,甚至体验到痛苦的折磨时,便会无意识地运用一些防御措施来保护自己的机制。心理防御机制的相关知识最早源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,与潜意识息息相关。在考试中以例子型的单选题为主。
二、主要内容
1.压抑
压抑是指将不愿面对的不愉快的现实压抑到无意识中去。如个体不愿接受亲人去世的痛苦,而选择性遗忘。
2.否认
否认是最原始最简单的防御机制,个体通过拒绝承认曾经发生那些让人过于痛苦、难堪的事实或经历,借以减轻所承受的心理压力,达到暂时避免或缓解心理上的痛苦。比如说,病人不接受自己的病情,拒绝相信自己的诊断结果。以及成语中常说的“掩耳盗铃”、“眼不见、心不烦”。
3.升华
升华是把社会所不能容许的原始冲动、本能、欲望,经改头换面变成较为高尚的、能为社会接受的、有益的日标和方向,转化为有建设性或创造性的行为。升华是最具积极意义和建设性的心理防御机制。比如把想要冲动、破坏的欲望,转变成社会能够接受的渠道—从事拳击运动员的职业表达出来;失恋的女孩“化悲愤为力量”努力学习,考研成功。
4.合理化
合理化是最常见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,又称为“文饰作用”。指个体在遭受挫折后或犯错之后,用看似合理的解释来为难以接受的情感、行为、动机辩护,以使其可以被接受。
合理化有三种表现:
(1)酸葡萄心理,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是不好的,用来丑化失败的动机。比如,一个体育能力差的书呆子类型学生,会说只有四肢发达的人,才会喜欢体育。
(2)甜柠檬心理,当得不到葡萄而只有柠檬时,就说柠檬是甜的,用来美化被满足的动机。如“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”。
(3)推诿,将个人的缺点或失败,推诿于其他理由,找人担待其过错。考试不及格,便推卸责任,“都怪某人”、“不关我的事”。
5.退行
退行是指个体在遭遇到挫折时,表现出其年龄所不应有的幼稚行为反应,是一种反成熟的倒退现象。例如,成年人在遭遇挫折时,退行回幼儿时期,满地打滚、嚎啕大哭。
6.反向形成
当个体的欲望、动机或是意识,以相反的行为表现在外显行为上称为反向形成。例如:一位继母根本不喜欢丈夫前妻所生之子,但恐遭人非议,乃以过分溺爱、放纵方式来表示自己很爱他。“口是心非”、“此地无银三百两”。
7.转移(移置)
转移是指原先对某些对象的情感、欲望或态度,因某种原因无法向其对象直接表现,而把它转移到一个较安全、较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,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焦虑。例如著名的“踢猫效应”就是典型的转移的例子。
8.补偿
当个体因本身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致使目的不能达成时,改以其他方式来弥补这些缺陷,以减轻其焦虑,建立其自尊心,称为补偿。补偿可分为消极性的补偿与积极性的补偿。例如,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,就通过大肆花销的物质满足,来补偿自己内心在学习上的失败心理,这便是消极的补偿。而相反,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,决定发展自己的优势学科,这便是积极的补偿。
因此,在心理防御机制这个知识点中,大多以例子题考察为主,需要理解各个心理防御机制的本质特点,多做例子型客观题,辨别不同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,帮助自己深刻把握此知识点的内涵。
三、题目练习
有一个教师在成长过程中被母亲管教得十分严格,加上母亲的蛮横无理,令她对权威人物产生极大的恐惧,甚至到她成年后,虽然学有所长,但在权威人物面前,她就会变得毫无主张。这属于( )心理防御机制。
A.升华 B.压抑 C.否定 D.退行
【答案】D。解析:本题考察心理防御机制。退行是指个体在遭遇到挫折时,表现出其年龄所不应有之幼稚行为反应,是一种反成熟的倒退现象。案例中的教师由于从小害怕严格权威的母亲,即使成年后已经学有所长,但是遇到权威人士还是会毫无主张,可看出这位老师的心理退行回小时候受母亲管教的幼稚时期。因此体现出退行的特征。A、B、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,故本题选D。
搜索
关注微信服务号,开启提醒直播开始前15分钟将通过服务号通知